35歲


一位上海朋友的兒子剛被公司資遣,請我幫忙找工作,印象中,這男生很年輕,乖巧又努力,打聽後知道,他今年剛滿37歲,是位負責編程的電腦工程師。

我不解的問朋友,你兒子這麼優秀,怎麼會被公司資遣?朋友劈哩啪啦抱怨了一番所謂「35歲的詛咒」,原來朋友兒子上班的科技公司,因大環境不好要裁員,不但先從後台編程人員砍起,而且一刀劃下去就先裁35歲以上的「老人」,聽到這裡我嚇出一身冷汗,如果35歲以上算老人,那我這年過半百的人應該算……?

其實大陸科技業「35歲的詛咒」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只要看看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和電商巨頭拼多多,這兩家公司員工平均年齡才27歲,在香港上市的電商快手公司員工平均年齡則為28歲,可以看出「35歲的詛咒」是玩真的,絕非空穴來風。更糟的是,許多大陸官方部門只允許35歲以下的人參加公務員考試,這都讓「35歲的詛咒」成為大陸年輕人心中的夢魘。

但你千萬別以為大陸職場「35歲的詛咒」和台灣沒關係,別忘了,目前有數萬家台資企業在大陸聘用了少說數十萬的台灣人,這些在大陸工作的台籍員工,競爭工作機會的對象不只台灣人自己而已,長期以來,大陸台商聘用大陸當地員工,是許多台資企業因地制宜,不得不執行的人力政策,這就像你去美國投資,也會盡量聘用當地人,是一樣的道理。

因此,「35歲的詛咒」風潮蔓延至大陸台資企業,是早晚的事,再加上只聘用35歲以下的用人標準,絕不會只在大陸科技業盛行,其他行業也會起而效尤,再再都推波助瀾35歲以上人群的就業危機。

當很多人擔憂大陸因產能過剩,將廉價商品傾銷可能引發的「中國衝擊2.0」時,忘了更要擔心「35歲的詛咒」,會不會造成35歲以上的大陸人才外溢各地,和台灣人競爭工作機會,或是那些在大陸工作的台灣人,因「35歲的詛咒」被取代後,不得不回台灣尋找工作機會,形成台灣就業市場的壓力,這種兩岸人力資源板塊的移動與擠壓,所形成的「中國衝擊3.0」,比起2.0版更讓人擔心。

和「蝴蝶效應」道理相同,我們無法置身事外於大陸就業市場的變化,我們只能想辦法和大陸人才進行差異化,找出台灣人才獨特的價值,才有可能在「35歲的詛咒」或「中國衝擊3.0」下成為倖存者。

上一篇越分散、越風險?
下一篇男生都是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