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出口數據的表象與本質


日前台灣相繼公布四大主要出口數據,先是去年出口同比衰退9.8%、對美出口逆勢增長1.6%,接著又有兩岸經貿依存度下滑至35.2%,以及台WTO出口占比創2001年以來第三高等紀錄。

為此,有論者樂觀認為,拜美對中加徵關稅之賜、台喜迎轉單效益,所以WTO出口占比才會持續創高;受大陸經濟減速及台出口市場分散策略奏效影響,兩岸依存度才會持續下滑、對美出口才得以逆勢增長。

的確看數據表象,台出口貿易表現或許亮麗,但比較歷年WTO及兩岸出口數據發現,台灣不僅未因美對中加徵關稅贏得任何轉單效益,甚至在隱身看似樂觀出口數據背後,也存有一些貓膩,誤導了我們對兩岸岀口貿易數據的判斷。


瑞士日內瓦WTO世界貿易組織總部 。

若喜迎轉單效益 為何出口全球占比未見增長?

從數據表象看,1.8%全球出口占比、創2001年以來第三高紀錄,兩岸經貿依存度下滑、對美出口逆勢增長。任誰都會相信,在美對中加徵關稅及大陸經濟減速衝擊下,台灣不僅贏得轉單效益,甚至已騰籠換鳥作好出口市場分散。

惟如下表,美對中加徵關稅前後,兩岸歷年經貿數據比較所示,去年台1.8% WTO出口占比雖創史上第三高紀錄,但比起貿易戰前的2017年,卻僅微增0.04百分點;反觀大陸2023年的14.21% WTO出口占比,卻比2017年足足增加1.45百分點。另相較大陸出口從2017年的2.26萬億美元,增為2023年的3.38萬億美元(增幅49.55%),而被視為應有轉單效益加持的同期,台灣出口金額增幅卻僅36.26%。

凡此說明,美對中加徵關稅六年,大陸出口金額增幅及WTO出口占比不跌反升,而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台灣卻未見明顯增長;這一消一長之間,我們委實不宜再用「贏得轉單效益」這視角,去看待美脫勾大陸經濟政策下的台灣出口貿易表現。

台對陸出口依存度下降 無關大陸經濟減速

受兩岸經貿依存度始終維持40%以上影響,市場總喜歡將去年台灣出口表現不佳,歸因於:美對中加徵關稅、大陸經濟減速,兩岸經貿依存度高,所以台對陸岀口才會大幅衰退。惟進一步分析,大陸進口商品結構及台灣出口商品結構後,我們發現未來談兩岸經貿發展,似乎應該把「大陸經濟減速,並非台灣出口最關鍵影響因素」這件事放心上。

(一)大陸並非消費品進口大國
挾14億人口及全球最大工廠優勢,大陸不僅是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同時也是全球第二大進口國;但分析大陸進口商品結構後發現,消費品占大陸進口金額比重始終未逾15%。也就是說,受人均所得尚且不高影響,即便大陸貴為全球第二大進口國及台灣第一大出口地區;但現階段,大陸對台進口泰半以中間品為主;因此,大陸對台出口貿易影響,隨全球經濟景氣浮沈的來料加工角色,肯定明顯重要於大陸的消費品進口需求角色。

(二)台出口大陸商品90%為中間財商品
台出口訂單近半海外生產、資通訊產品訂單海外生產比重高逾八成,其中又以大陸為最主要生產基地。去年台接美外銷訂單1,782.8億美元,對美出口762.4億美元,也就是說有近1千億美元台對美貿易順差,依託三角貿易方式轉嫁給以大陸為主的海外生產基地。

另海關出口統計亦顯示,台對陸出口1,500億美元商品中,九成係港澳台商及陸企在大陸加工成成品後,再輸往全球的中間財商品。去年台出口貿易同比衰退9.8%,接美外銷訂單衰退14.8%,顯示比起大陸内需市場的需求減速,歐美需求下滑可能才是影響去年台出口表現最重要關鍵影響因素。

出口市場騰籠換鳥策略奏效?

從數據表象看,台對陸出口依存度自美對中徵關稅前,也就是2017年的41.2%驟降至去年的35.2%;在此同時,台對美出口從2017年的369.8億美元 ,倍增至去年的762.4億美元。無怪乎,論者會樂觀認為,台出口市場已騰籠換鳥成功作好市場分散。


台對美出口從2017年369.8億美元,2023年倍增至762.4億美元。圖為高雄港。

但值注意的是,相較2023年及2017年台對美出口金額的106.17%增長,同期台接美外銷訂單金額增幅不僅才僅29.37%,更與WTO 全球貿易22.1% 增幅相當,因此充其量也只能算是種自然增長。凡此說明,近年台對美出口大幅增長,並非出口市場分散策略奏效,而是台商為應對美對中加徵關稅,不得不將接美外銷訂單拿回台灣出口。


上一篇漲價去庫存
下一篇非洲人不穿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