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V型、U型 習近平走L型經濟


台灣出口中國依存度達38%,在出口連「十五黑」後,還要黑多久?一份匿名文章可見端倪。

5月中旬,我前往位於上海金山區採訪,台商三汰包裝材料工廠位於楓涇古鎮附近,古鎮過去是吳國、越國的交界處,三汰董事長簡國濠形容,兩隻腳張開,一隻會跨在吳國,一隻會跨在越國,顯示在當時兩國交峰的緊張局面。

殺傷力究竟多大?

一篇「權威人士」文章定調
中國下重手去庫存,台灣還得苦三年

然而,在我前往的同時,當地的氣氛已是雲淡風輕。簡國濠說,過去幾年,找土地難,要找人更難,現在廠房空了,人也不難找了。中國經濟整個「安靜」下來。

截至今年4月,中國的進口數字已連18個月負成長,台灣的出口也是「連15黑」,創下金融海嘯當時的紀錄,兩個數字像「連體嬰」一樣的緊緊相連。

就在4月數據公布的前夕,5月9日,從中國黨報《人民日報》刊出的一篇文章點出:「綜合判斷,我國經濟運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勢。這個『L型』是一個階段,不是一、兩年能過去的。」

這篇標題為「開局首季問大勢──權威人士談當前中國經濟」的訪談文章,丟出了一個讓全球震驚的「超級原子彈」,我們在中國採訪的過程中,不管是台商、外商,一般的白領上班族,都對該文章內容琅琅上口,凸顯這篇文章的分量。

誰是「權威人士」?為什麼大家要相信他說的話?根據外媒和中國本地媒體的分析,這個人應該就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親近的經濟智囊團劉鶴,而文章的內容就是習近平的意志。

「L型經濟」立即的殺傷力有多大?上海台商協會會長、冠龍閥門機械董事長李政宏表示,之前他去參加一場台商例行會議時踫到同樣來自台灣的故鄉人,都在為近年的經濟情勢所苦,他形容一位電子業台商遇到的處境,到處聽到削價競爭,「日本電子廠商來削價,30%就砍下去,30%耶!」

結果那名台商也只好跟著砍下去。

李政宏表示,雖然以他的產業,一季度有些微成長,但訂單沒有很好,今年公共工程力度迫切性明顯沒這麼強,在需求不強勁情況下,都會造成殺價競爭,「現在(整體市場)有點在比氣長,活下來的人也只是『慘勝』,(就算)重新收回,那個市場價格(已經)被打壞了。」

衝擊下半年才顯現!
僵屍企業該倒讓它倒、該關就關

這一場L型經濟的演變是從去年11月開始的。去年11月10日,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首次提出了「供給側改革」。隔了一週,習近平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上再提了「 供給側改革」,他指出,要解決世界經濟深層次問題,單純靠貨幣刺激政策是不夠的,必須下決心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

今年2月,根據中國歐盟商會關於產能過剩的一份告中指出,中國的鋼鐵產量「與實際市場的需求完全脫韁」,中國的產量是,排名在中國之後的前四大生產國日本、印度、美國、俄羅斯加總的兩倍多。

事實上,從中國開始棄守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7%的底線,中國經濟就已經逐步趨緩,這已經是個事實。為什麼這個時候要喊出L型經濟?

如果你只是把「權威人士」的看法當成「馬後炮」,就可能錯解習近平背後的意志。目前的現況是喊出「去產能、去庫存」已經半年過去了,實際的進度並不符合習近平的想法,甚至有很多地方官員及僵屍企業還在心存僥倖,不願積極配合,想測試中央政府是不是玩假的。

而權威人士這篇擲地有聲的報告,要傳達的有三件事:一、「去產能、去庫存」一定會做,這是習近平「輸不起的仗」。二、去庫存的重頭戲從今年下半年才會真正明顯感受到力度。三、僵屍企業不會再給它機會,該倒就到,該關就關。

也就是說,對於進度落後的忍耐期已經過去了,一位廈門台商總經理把局勢看得很清楚,三年苦日子跑不了,甚至「中國現在告訴你的是,要有五年苦日子的準備。」

儘管懷疑的聲音不少, 「(但)這次可能會有所不同,」倫敦皇家國際關係研究院(Chatham House)研究員麥登(Michal Meidan)對BBC記者說,「習近平是個十分強勢的領導人,他在過去幾年也已經證明,只要他想做,就能夠動用資源促成改革。」

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地方政府處理很不到位,造成習近平在推動供給側改革上踫到很多阻力。

包括在中國兩會期間,中共官員說明「龍煤井下職工八萬人,到現在為止,沒有少發一個月工資,沒有減一分收入,」但實際上有很多人根本沒有拿到錢,引發龍煤集團下屬雙鴨山礦業集團數千名礦工罷工,同時圍堵鐵路,顯示出中央、地方不同調,引發被安置下崗的工人沒有安全感,而抗拒改革。

北京大學經濟學家姚洋接受媒體訪問時也說,中央政府一方面強調供給側改革,另一方面,仍鼓勵地方政府投資。這就是地方政府官員面臨的困惑,因為他們不知道方向。

甚至代表官方的發改委也承認,今年初中國喊出「去庫存、去產能」口號,國際原料價格出現一波強勁反彈,使得一些原本已停工的鋼鐵廠認為有利可圖,又開始復工,這都造成在推動改革上遲緩不前。

大媽們為何沒信心?

高層鬥爭最不可控!
習李矛盾,外匯存底兩年少7,000億美元

不僅是中央、地方不同調,連同在中南海權力核心的習近平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都有點不同調,甚至明顯到一般的小老百姓、商人、上班族都嗅出不尋常的味道。

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李克強提出「債轉股」的政策,今年以來,李克強多次提到這樣的概念,主要做法就是將銀行業多達人民幣兆元的潛在不良債權轉換為股權,幫助化解信用風險。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李克強又公開強調了一次。

這項李克強視為漂亮的解決方案,在「權威人士」的訪談中,卻馬上被打臉。「對那些確實無法救的企業,該關閉的就堅決關閉,該破產的要依法破產,不要動輒『債轉股』……,那樣成本太高,自欺欺人,早晚是個大包袱。」

而權威人士的這段話,被外界解讀習近平、李克強路線不同調最白熱化的體現。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分析,李克強用銀行貸款解決問題,這的確會很危險,我們要解讀的是,權威人士釋放出的訊息是第幾次的警告,才可以知道習李之間的矛盾有多大。

經濟下行、高層路線矛盾,看在老百姓眼裡,早就用鈔票投票了。

從2014年6月以來,中國的外匯存底至最低點減少超過7千億美元,減少的金額,相當是外匯存底最高峰時的近五分之一,可說是中國史上最大一次的資金流失,甚至有人解讀為「大逃亡」。國泰世華投資研究所團隊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指出,這還不包括在這段區間中國貿易順差約9千億美元,理論上這些錢應該會換成人民幣,帳上卻看不太出來,顯示流失的錢應該更高。

這些流出去的錢,有些是資本帳上的支出,或是對外投資等不同項目,但是總歸來說,中國內部瀰漫著一股不安和看不清楚方向的氣氛。

改革太貪快,資金狂撤!
官方為留錢解禁,房市期貨暴漲

為什麼今年大家特別看不懂中國?因為中國太貪心,幾乎所有需要改革的,都在今年上半年發生。而且一直處於搖擺不定,讓大家心生恐懼,擔心局面控制不住。

舉例來說,亂象之一,由於資金管不住,中國大媽拿人民幣繞著地球跑。

今年元旦過後,股市的第一個交易日,實施的第一個機制是熔斷機制,也就是模仿先進國家,有所謂的暫停交易,結果第一天,不到半個鐘頭,大盤就跌停板,第四個交易日,開盤一樣直接跌5%,休息15分鐘過後,又跌至7%,熔斷機制的初登場,就在上海深圳股市千股跌停的慘劇下,證監會匆匆宣布暫停實施。

炒股炒崩了,中國大媽開始了集體大撤出,因為擔心中國可能要出大事,人民必要大貶值,每個人在農曆年前後展開資金大逃亡,中國人一年的美金匯出額度為5萬美元,就在那兩個月大媽擠上銀行等著換美元,把一年的額度都換掉。中國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接受媒體訪問表示,「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幅度今年絕對不能超過5%,匯率這事,最重要的就是預期,如果大媽們都開始在銀行排隊換美元,那就真的是大麻煩了。」

富蘭德林事業群總經理劉芳榮指出,中國政府最擔心的一件事,就是一千萬個中國大媽同時上銀行換美元,所以才會有後來中國政府外匯存底保衛戰,想透過各種辦法留住錢,甚至他所熟識的銀行行長自己的兒子在美國念書,換美元都得偷偷摸摸,手續申請一直下不來。

正因為如此,中國不得不使出狠招,讓房地產解禁,把錢留在國內。

今年2月,農曆年後出台的一連串房地產解禁的政策,原本是希望資金能投在二、三線城市,讓多餘的庫存能夠去化,以免二、三線城市開發商的爛尾樓無法去化而倒閉,拖累到地方銀行。這個訊息讓民眾嗅到了炒作的機會,造成深圳房市兩個月大漲三成,上海更在開發商門前造成徹夜排隊人潮,甚至有當天買、當天賣就賺5%的例子。

但是,到了4月,房地產政策一夕數變。上海連續出台「九道金牌」,要把這股投機之火撲滅,因為擔心類似美國的次貸風暴在中國上演。

接下來熱錢要往哪裡去?中國大媽這次看上了期貨。

期貨公司營業部表示,包括企業、投資機構也瘋狂入市期貨市場,開戶潮跟去年股市日成交值人民幣2兆元時期的熱潮一模一樣。

對期貨的瘋狂,市場直呼看不懂,以螺紋鋼為例,林啟超分析,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螺紋鋼總產量為2億1,000萬噸,但按照螺紋鋼一天合約交易量可達2億2,000萬噸,相當於超過一整年生產量。

鄭州商品交易所的棉花期貨成交量,這些棉花足夠做近「90億」條牛仔褲,以全世界約60億人口計,即每人一條也綽綽有餘。這也推升了棉花價格短短四天內飆近19%。

全民瘋期貨的熱潮,不僅促使鋼材現貨價格飛漲,也破壞正常的供給需求關係,讓中國官方急發十一道金牌降溫。把各項炒作期貨商品的保證金一路調高,要讓這股炒作之火熄滅。

就在這短短五個月,中國經歷了股市千股跌停、大媽排隊換美元、深圳房市大漲30%,上海大媽連夜排隊買房,接著又炒作期貨,豬價一年大漲50%,炒到貨源不足,中國的一些賣家跑到越南搶豬。

最壞時間點出現了?

中國L型等於台灣的L型
未來三年不樂觀,長期想像空間大

在這樣資金外逃、經濟趨緩的背景下,唱衰中國的言論從沒有停過,中國就像一個大的「圍城」,有人想進來,但也有人迫不及待想出去。一家上海房地產基金的台灣裔經理人:「客戶今年要我們想盡辦法把錢匯出去。」主要是看不懂接下來會怎麼走,所以先退出觀望。

林中斌表示:「問我主觀意見,它(指中國)會過這關,還有很長、很長的路可以走,第一,它經濟體非常大,這是人類歷史上沒有的,這麼快速、連續成長,這是教科書上沒有的;第二,不是它一個在成長,周邊的經濟(指東協、印度等國)都在起飛,即使中國跌下來,還有很多國家幫它撐住。」林中斌分析,從中國十三五計畫中,一百個項目中就有十二、十三項跟人才培育有關,中國的競爭力,長期看是不容低估的。

林啟超則是用貨幣的角度來分析,他認為中國現在正在顛覆的一件事,就是戳破美元做為世界貨幣的這個神話。目前全世界貿易交易中每100元有40元是用美元交易、2點多元用日圓、2元用人民幣,短短五年就追上日本,預估明年就會超越日本,而中國目前的大動作就是要讓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目前已和超過35個國家簽約,雙方貿易往來直接繞過美元,用人民幣交易。

最明顯的是,中國跟俄羅斯買低價的原油,用的就是人民幣,上個世紀以來石油、美元掛勾的局面,正在被中國打破,甚至會有越來越多想要跟中國做生意的國家,不得不答應用人民幣當作清算的貨幣。

從中國內部看,這次調整結構,中國寧可犧牲成長,也要強力干預無效益的產能,而台灣依賴中國出口比重達38%,幾乎可說,中國的L型正等於台灣的L型,未來三年很難樂觀,但從中國海外擴張默默在改變遊戲規則,看好浴火鳳凰後的中國論調並不在少數。林啟超認為,此時看中國,獨眼或斜眼,都不可能有正確的認識。

此刻的中國大家覺得很陌生,它不再呼風喚雨了,開始閉門修內功;下一個中國,是威脅還是機會,可以各自解讀,還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上一篇櫃買助優質台商回台上市
下一篇台商勝利組秘訣:越依賴越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