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觀點

新職業

陸2023年青年失業率始終維持20%上下浮動,但自當年8月官方不再發布相關數據後,市場總認為,受經濟景氣下行等因素影響,陸青年失業率肯定持續攀升。
上周,《經濟學人》刊文指出,畢業即失業已成全球共通挑戰;台yes123求職網的調查...

Read More

陸家嘴論壇釋放A股哪些重磅訊息

大陸新申請上市公司(IPO)的家數,自2013年出現史上第八次、同時也是史上最長IPO暫停後,拜監管機關全力解決IPO堰塞湖問題(當時排隊企業800家),以及北交所成立與註冊制的全面實施之賜,在2021年迎來524家近十年最多IPO家數的記錄。

Read More

關稅繁榮與關稅通脹

有別於泰半經濟學家選擇認為,加徵關稅將推升進口成本、增加經濟衰退風險;川普挾上一任期對中加徵關稅時的低通脹經驗,反而堅信,對等及特定產品關稅將驅動製造回流、為美經濟帶來繁榮。
的確,按上周公布的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Read More

穩定幣

今年4月,受川普高舉對等關稅大旗之影響,美股債匯三市同步大跌;市場不免擔心,新一波去美元化風潮會否讓美深陷債務愈多、貨幣卻愈貶的死亡螺旋危機。
5月19日,參議院以66對32票壓倒性優勢,通過所謂指導與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GENIUS)法案...

Read More

特定產品關稅大陸受影響不大

繼日前川普聲稱,將對非美製造的Apple及三星手機徵收25%或更高關稅後;上周五,川普又在其自家社交平台上宣布,將把鋼鋁關稅從目前的25%上調至50%,同時要求特斯拉等汽車製造商未來必須在美生產整車且所有零部件亦必須在美製造。

Read More

挨了川普一記悶棍

即便Apple高管一再保證,印度終將成為iPhone主要生產基地,但上周五,川普還是在社交平台上留言表示,若Apple及三星不在美國生產手機就必需繳納25%關稅。消息一出,不僅此前為吸引Apple設廠已率先提供巨額補貼的印度,就連迄今為止已投資數十億美元...

Read More

第一回合結束

繼英美貿易協議達成後,上周一中美發表聯合聲明,將彼此進口關稅壓回低點90天,同時建立磋商機制,已然為中美關稅博奕第一回合敲起結束鐘聲。
姑且不論此前的日內瓦會談,是否因為雙方早已預知經濟數據恐將冷風不斷...

Read More

面向全球 亮出美國優先名片

上周,台輿論焦點幾乎全都聚焦在央行總裁雖強調沒有受到美國壓力,但卻語帶結巴的反而讓人覺得真有難言之隱。
實而言之,匯率政策本就佛曰不可說,因為美國早已把單邊干預作為匯率操縱名單經濟體主要觀察指標...

Read More

川普的不可能三角

近期常有「川普的美國再次偉大政策」所為為何之報告,要不認為是為了提振出口,川普將推動新版廣場協議、強逼新興經濟體貨幣大幅升值;要不就是川普的高關稅政策只為演出經濟衰退苦肉計,倒逼美聯儲降息、緩解國債債息壓力。甚至川普自己也認為...

Read More

從台積電美國廠虧損談起

上周媒體報導,台積電美亞利桑那及日本熊本廠過去三年虧損分別為新台幣346.5及79.3億元,大陸南京廠則大放異彩,近三年平均獲利至少200億台幣。
新聞一出引來市場正反兩極的看法,有人直言,美日廠投資效益不如南京廠...

Read More

川普政策對台影響總整理

川普的美國再次偉大政策主要依循兩大路線,一是藉高關稅強逼貿易對手談判,另一則是喊話製造業回流要求關鍵性產業赴美投資。因此對陸高科技產品禁售,強迫台韓半導體產業、日本及歐洲汽車製造廠,以及台手機、筆電與伺服器組裝產業等赴美投資...

Read More

川普會否自陷父子騎驢困境?

從膽小鬼博奕理論角度看,即便上周美接連宣布暫停關稅90天及部分產品關稅豁免,但川普還是非常沈醉被請求談判或所謂求饒喜悅中。
只是,明眼人都知道,時間並不站在他那一邊。因為美中關稅博奕,對大陸經濟衝擊是漸進的且往往需較長一段時間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