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難買早知道


在武漢搭出租車,上車後和師傅聊天,隱約還能感受到疫情帶給這座城市的感傷,我瞄到駕駛座旁的一顆大榴槤,為了轉移話題,馬上和師傅打開話匣子聊起榴槤。

原來師傅十歲的兒子超愛吃榴槤,他省吃儉用才買了這顆人民幣近200元的榴槤,好回家孝敬兒子。

師傅很驕傲的告訴我,中國人吃掉全世界約九成的榴槤,這讓我想起來,幾年前真有朋友揪團要去東南亞種榴槤,聽完師傅的話,我可後悔了……。

今年上半年大陸就進口了近80萬噸榴槤,幾乎打平去年一整年的進口數量,算一算過去兩年中,大陸總共進口了價值60億美元的榴槤,有趣的是,這些榴槤多來自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而大陸唯一產榴槤的海南島,榴槤年產量也不過50噸,連年進口榴槤的萬分之一都不到。

這又是一個類似晶片的故事,那就是大陸本地產量根本供應不了內需市場的需求,必須仰賴大量國外進口才能填補市場空間,這當然是巨大商機,只不過台商過去多關注工業領域,忽略了「民以食為天」中最基礎的農業領域。

這也讓我想通為什麼上自馬雲、聯想集團,下到大陸上市公司的民企老闆們,這些年對投資農業都懷有無比的熱情,因為我們可以不打手機,但總不能不吃東西吧,再加上極端氣候的影響,農業領域成為大陸經濟和投資者眼中的明日之星,只是早晚的問題。

由於台灣傳統上屬於精緻小農的模式,造成台商很難理解大陸粗放又追求規模的大農生態。我們除了要學習大陸農業的商業模式外,更要思考自己當下所從事的專業,和大陸農業有沒有可以交集、迸出火花的地方?我一直篤信台商在涉及大陸農業及相關應用領域上,有很多可以著力的地方,只是還未發掘罷了。

農業在大陸具有無窮潛力,是不用再討論的事實,只不過「千金難買早知道」,幾年前我真應該投資朋友種的榴槤,搞不好在那60億美元的榴槤進口份額中,我也能分到一杯羹……。

上一篇英雄
下一篇選擇比努力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