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半導體雞與蛋孰先 科創板給了答案
科創板上市審核信息披露系統於3月18日正式上線,截至4月3日為止共計有七批44家企業獲得受理,且根據大陸證監會資料,目前亦有65檔科創板方向基金正籌備申請中。
3月22日公布的首批九家申請名單中,半導體企業占了三分之一,迄今獲受理之44家亦有九家來自半導體產業,同時涵蓋設計、晶圓製造及封測等全產業鏈。科創板的推出不僅助推大陸高科技產業的發展與創新,更讓包括半導體等六大重點領域企業,即便營運尚未出現盈餘,只要符合五套上市標準,都可因此取得一條便捷的新籌資管道。
半導體具資本密集及投資高風險等特性,既便2000年時一個12吋晶圓廠投資僅需30億美元左右,但也比當時台積電一年的獲利還多。三星電子去年半導體資本支出280億美元,幾乎是中芯國際的14倍。因此,大陸半導體產業若無法在資本市場尋得更多的資金活水,要想在全球賽道上從跟跑到躋身領先梯隊一起並跑,幾乎是緣木求魚。
資本市場一直是台灣半導體產業成功發展非常重要的一塊拼圖。
除了政府政策支持及上下游產業鏈完整之外,資本市場一直是台灣半導體產業成功發展非常重要的一塊拼圖。為鼓勵高科技研發,證交所在1984年增列第三類股上市標準,1995年台灣半導體產業方處剛起飛階段,當年計畫投資興建8吋晶圓廠的12家企業,而今能夠存活更占有一席之地者,均有賴資本市場資金之順利籌措,1995年旺宏更成為台灣第一家以第三類股上市的高科技公司。
中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及各地方政府基金,就是大陸發展半導體產業非常重要的資金奧援之一,惟政府補助一直以來都是中美貿易摩擦的重要爭點。高資本密集產業在初創時期委實無法單靠有機式的內部成長,因此,在無政府資金支持下,半導體產業之鉅額資金籌措自然只能唯資本市場是賴。
惟若公司設立年限、營運規模及盈利能力一旦成為上市申請標準,勢必有礙半導體產業之發展與創新。為保護投資人,先有獲利能力才能申請上市?還是以協助科技產業發展為優先,先給錢投資蓋廠俾便能掌握景氣契機賺更多的錢回饋投資人?這雞與蛋孰先的議題,無時無刻不嚴格考驗著資本市場監管者的智慧與格局。
雞與蛋孰先?科創板的正式上路似乎已給了答案,只是科創板為高科技企業提供新的便捷籌資管道之餘,也難免會有因此招來混水摸魚企業想搶搭上市便車之疑慮。
因此,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負責符合科技事業標準與否之認定、建立良好次級市場監理制度、強化資訊透明與風險揭露及提高投資人風險意識與加大法人市場參與等,自然成為科創板能否順利運行的重要配套。
接下來,我們需要關注的將不只是科創板會否因之對台灣高科技企業產生磁吸效應,反而更值得注意的是,科創板為高科技產業解決最關鍵的資金稀缺問題後,大陸半導體產業會否如當年台灣資本市場助推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一樣,迎來一波新的投資熱潮,進而對台灣半導體產業形成更大的競爭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