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1993及1996是大陸的哪一年?


4月27日大陸全國中小企業股轉系統開始受理新三板精選層企業申報資料,不到兩個月就有穎泰生物及艾融軟體拿到批文,並於6月23、24兩日進行詢價圈購;6月12日科創板試點註冊制開板周年、15日創業板試點註冊制落地開始受理首發申請;新三板精選層及科創板、創業板試點註冊制三足鼎立既競爭又互補,助推大陸高科技產業創新發展。

1993及1996年的台灣
1993台灣騰籠換鳥、轉型發展高科技,1996年資本市場大幅開放、鳳凰涅槃,一躍成為國際性資本市場,兩者相輔相成造就了台灣今天的全球代工王國地位,其間亦曾如雁行理論一樣出現不同產業間的興衰與替代。

1990年2月台股創12,682歷史新高前,塑化、紡織及金融等產業為主流;1993轉型發展高科技,不僅初級市場新申請上市櫃公司占過半以上,次級市場成交量比重電子股亦始終持穩在五至六成之間。1990年台灣宣布實施 QFII 制度、1996年取消QFII額度限制,並開放一般境外法人及自然人直接投資股市;同年6月台指正式納入MSCI、2000年分三階段將納入因子調高至100%,隔年宣布除特定行業另有規定外取消全體外資持股上限。

台股1996納指當年指數5,200.72,2000年納入因子調高至100%時突破萬點來到10,393.50;外資持有台股市值比重亦自2000年股比限制放寬前的16.31%一路攀升至2005年的30%,近年則一直持穩在40%左右。

2020大陸騰籠換鳥、科技成主流
大陸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在6月6日舉行的上市公司協會2020年會上表示,4月底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家數1,632家、占上市總家數42.39%。Choice數據統計,2019年第四季度A股117家企業首發上會、先進製造行業占比53%;從板塊看,科創板上會占比44.44%,遙遙領先主板、中小板及創業板。

為能即時反應科創板上市企業股價表現,6月19日上交所表示,將於7月22 日收盤時發布上證科創板 50 成分指數;科創板迄今已有金山辦公、中微及瀾起科技等三家躋身千億市值俱樂部,6月12日九號機器人成為首家獲審通過採CDR發行方式在科創板上市的境外紅籌公司。


中微半導體在科創板掛牌,目前市值千億。

科創板從最上游的設備、材料到下游的製造環節,聚集了非常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目前已經有14家半導體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接下來還會有一些重要的半導體企業在科創板上市。21世紀經濟報導統計,創業板申報企業共183家,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27家、專用設備製造業和軟件、信息技術服務業各15家;種種數據顯示,科技類股已漸成A股盤面主流。

2020大陸資本市場鳳凰涅槃助力科技業發展
大陸自2002實施QFII、2011實施RQFII制度以來,共295家QFII 及227家RQFII、累計獲批額度1,146.59億美元及人民幣(下同)7,130.92億元;外匯管理局去年9月取消QFII、RQFII額度限制,同年5月MSCI分三次將A股納入因子調高至20%。

為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今年1月陸續取消期貨、基金、證券、銀行及保險等之股比限制,5月7日人行及外匯管理局簡化了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資金管理要求。大陸股債市規模全球第二、GDP全球占比16%,但外資A股市值占比相較於華爾街日報報導的美國22、日本30、英國38及台灣的42%明顯偏低;人行資料顯示,2019上半年外資持有A股市值1.65兆,占流通股市值比重3.73%、總市值比重更低僅2.82%。

招商證券預估,今年4月外資持有A股總市值2.13兆,占流通股比率較2019上半年至少增加一倍以上。繼野村東方國際證券之後,摩根大通證券(中國)去年12月18日獲准開業;自今年4月1日證監會允許外資可100%持股證券公司後,目前已經有七家外資控股券商。6月18日證監會再公告、依法核准了摩根大通期貨成為大陸首家外資全資控股期貨公司。

繼日前MSCI宣布把它有關亞洲市場指數的衍生性商品集體從新加坡交易所轉到香港證券交易所後,大陸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出席 6月22~23日在北京舉行的2020財新夏季峰會進行演講時表示,香港推出基於A股的金融衍生性商品是情理中之事應予以支持。愈來愈多境外資金開始積極擁抱A股,大陸勢將加快資本市場國際化腳步,助推科技産業創新發展。

上一篇讓數字說話
下一篇典範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