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數字說話


一般認為,受貿易戰及疫情影響,在陸生產台商恐無一倖免,反倒是台灣經濟將因此受惠;近來兩岸總體經濟相關數據已相繼出爐,就且讓數字說話,為我們揭開貿易戰及疫情衝撃對台商影響之面紗。

兩岸三角貿易 剪不斷理還亂

隨產業大量外移,漸形成台灣接單、海外(大陸)生產的三角貿易模式,因此出現2019來自美國訂單與出口美國金額(訂單1,403億、出口462.7億)差近千億美元(下同),對美貿易順差114億、對陸港貿易順差737.88億,但全年對外貿易順差卻僅434.77億的奇特悖離現象,原本應更高的台灣對美貿易順差全因三角貿易模式給轉嫁到大陸去了。

今年4月大陸公布2019出口百強榜單,前十大中有七家來自台灣,INTEL排名第九、華為拿下第二及第七;大陸本土企業占百強出口金額僅37%,台資企業32家上榜占百強出口金額43.06%(鴻海集團11家金額占比19.05%),美系企業10家占比12.22%,台美合計高達55.28%。

凡此無非說明為何美國沒能在去年12月15日對最後一批大陸商品加徵關稅,因為1,560億美元課稅清單中,手機448億、筆電387億,幾全為台灣廠商在大陸為美國品牌代工之產品,若再加徵關稅美國可真要拿石頭砸自己腳了。

貿易戰及疫情衝撃 外資及港澳台商受影響最深

貿易戰及疫情的無差別衝撃、全球企業無一倖免,從近期公布數據看來,大陸本土民營企業對美出口依賴程度並不若外資及港澳台企業深,所受影響反而相對較小。

(一)外資拱手讓出大陸第一大外貿主體地位
2019大陸對美出口以美元計年減12.5%,但整體出口仍增長0.5%;主因美國占大陸外貿比重僅11.83%,占比高達58.84%的一帶一路、歐盟及東盟去年與大陸間之進出口貿易總額反分別成長10.8%、8%及14.1%。

民企首次超過外資及港澳台企業成為大陸第一大外貿主體,2019民企進出口增長11.4%,出口總值占比42.7%比前一年增加3.1個百分點;外資及港澳台企業小幅衰退3.23%、占比從2018之42.6%向下滑落到39.9%。

疫情衝擊最嚴峻的今年前5月,大陸以人民幣計價出口雖衰退4.7%,但外資及港澳台企業衰退幅度更大達9.4%;民企僅衰退0.1%、出口總值占比進一步提升到44.3%。

(二)外資工業增加值最小、實現利潤下降最多
受貿易戰影響大陸2019年GDP增長6.1%、創近30年來新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僅5.7%,但股份制及私營企業仍維持6.8及7.7%的增長;反倒是外資及港澳台企業受影響最深僅成長2.0%。

受貿易戰及疫情接連衝撃影響,均以外資及港澳台商所受之影響最大。

大陸國家統計局4月27日公告指出,受疫情影響,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第一季下降36.7%;其中,國有企業下降45.5%、股份制企業下降33.0%、私營企業下降29.5%,外資及港澳台商下降最多達46.9%。日前公布的今年前5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雖下降2.8%(5月恢復增長動能同比增長4.4%),但外資及港澳台商衰退幅度更高達5.3%;顯見,受貿易戰及疫情接連衝撃影響,不論是工業增加值或企業利潤總額增加值,均以外資及港澳台商所受之影響最大。

台商回流 貿易順差也回流

投資台灣三大方案迄今吸引537家企業、1兆387億台幣資金回台投資,惟台商回流貿易順差也回流;美國商務部統計,2018台灣對美商品貿易順差151.9億美元(下同);去年大幅成長51.7%來到230.4億。在此同時,台灣對陸港貿易順差從2018年的827億大減近百億來到737.88億,全年對外貿易順差更不增反減57.4億美元。

主計總處統計的台灣三角貿易淨利亦隨貿易戰方興時的2018年開始出現連兩年衰退現象(2017年245.8億、2018年234.7億、2019年再減為223億美元)。美國財政部每年4月及10月都會(今年迄今尚米提出)向美國國會提交主要貿易夥伴國外匯政策報告,2015年美國貿易便捷化暨執行法制定後,若符合三指標可判定為匯率操縱國,符合其中兩指標則列入觀察名單。

2019年前三季台灣經常帳順差占GDP比率10.5%,明顯逾越美匯率操縱國名單的2%標準;而今對美貿易順差亦已觸及美方200億美元紅線;貿易戰引發的台商回流效應的確有助於台灣總體經濟的投資面與就業面,但無形中也加大被美國列入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的機會。

上一篇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
下一篇台灣的1993及1996是大陸的哪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