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


上海和深圳交易所前陣子出了個「奇葩」規定,要求上市公司的股價,一旦跌破IPO發行價格,那身為大股東的老闆就不得出售股票。

幾乎所有我輔導A股上市的台商老闆,都打電話來抱怨,說按大陸股市低迷的現況,要到哪年他們才能賣點股票貼補家用?我告訴這些老闆,我們PE(私募基金)只要在公司持股5%以上,也被「道德勸說」要求共體時艱,就別賣股票了,一樣沒好到哪去……。

流動性是資本市場非常重要的基礎,大陸官方怎麼可能不懂這道理?只不過面臨大陸經濟非常時期,A股資本市場只能服從大局,犧牲部分自由市場原則,換取短期社會經濟利益,這很像每次我回答不了台商對大陸經濟的許多質疑時,都不得不搬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做為標準答案,套在這次滬深交易所限制股東賣股票的奇葩規定上,用「具有中國特色的A股資本市場」,這個有如「萬金油」般,可以治百病的標準答案,是不是也挺安慰人?

很明顯,大陸官方想藉由減少市場賣壓來維持二級市場股價,在供需原則下,大股東不能賣股票,對A股股價並不是壞消息,但台商更應關注的是,近期證監會和滬深交易所,公布了一連串收緊企業在大陸IPO上市的要求,不但在行業性質上有所限制,像民生產業目前就不能上市,得是高科技、有技術含量的企業才有機會上市,同時連帶在利潤和其他法律財稅上的門檻也大幅提高。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內,只要大陸經濟沒有走出目前的泥淖,不只民企,就是一般台商要在大陸上市也很不容易。

對已在A股上市的五十多家台商來說,老闆不能賣股票,大不了就是影響老闆個人現金流罷了,對公司影響不大;但對需要從資本市場募資的台商來說,在大陸不好上市,在香港上市又面臨市場關注度低,和上市費用太高等問題。去美國、日本上市又不切實際,最後的選擇,自然還是台灣資本市場。我們可以說,除了母公司已在台灣上市的大陸台資企業,仍可循T+A(台灣先上市、大陸後上市)模式闖一下A股,申請在大陸IPO外,回台掛牌將是未來幾年大陸台商IPO的主流。

我告訴那些已在大陸掛牌的台商老闆,就別抱怨大陸限制賣股票了,最起碼他們公司的資金都沒問題,看看那些還沒上市的台商,連想抱怨「有中國特色的奇葩規定」的資格都沒有……。

下一篇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