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中國衝擊


上周二,中國大陸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開幕,一如預期,促就業、展消費及數字經濟與人工智能+等,肯定成為今年全國人大會議熱門焦點;但觀諸政府工作報告中所安排的今年預期工作目標,值得我們關注的還有,伴隨各產業領域全方位對外開放所形成的鯰魚效應,會否讓更多中國產業,踩著新能源汽車的品牌出海腳步,站上國際舞台。

鯰魚效應

惡劣競爭環境下,企業危機意識愈強,愈能強化自身競爭力;2018年大陸取消新能源車外資股比限制,特斯拉成首家獨資外資車企;但有鑒於特斯拉在美國市占已高近八成,市場當然選擇先行看衰本土車企;消息一出,A股汽車類指數大跌3.4%。

但事後證明,受惠特斯拉本地化零組件採購政策,自特斯拉這隻大鯰魚游進陸新能源車市五年後;大陸不僅建立完整新能源車產業體系;甚至在鯰魚效應激勵下,已倒逼比亞迪、寧德時代等本土車企加速升級。


受惠特斯拉本地化零組件採購政策,大陸已建立完整新能源車產業體系。圖為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

當然我們也不能就此樂觀認為,只要引進強者就一定可以激發弱者變強;因為強者加入競爭,有時反而會成為壓垮弱勢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2001年受到開放美大豆進口影響,陸大豆進口依存度從1995年的7%躍增至目前的65%;大陸本土大豆企業家數更在短短一年内,從上千家縮減至僅剩90餘家。

中性看待金融業開放的鯰魚效應

2020年,陸取消期貨、證券和基金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目前已有三家外資獨資證券公司、九家獨資公募基金公司、38家獨資私募基金公司及二家獨資期貨公司獲准設立;惟彼等目前業務規模普遍不大,以私募基金公司為例,七成以上資產規模不及人民幣5億元。

今年1月,金融監督管理局宣布取消銀行及保險機構外資股比限制;去年,外資銀行在大陸已建41家法人銀行,總資產人民幣3.86萬億元;惟相較整體銀行人民幣410萬億元資產,市場占比才僅0.94%。

比起銀行,境外機構在保險業務領域能見度明顯較高;去年,境外保險機構在大陸合計設立67家營業機構及70家代表處,總資產人民幣2.4萬億元、市場占比8.01%。另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全球金融機構總資產排名顯示,全球前十大銀行,大陸銀行包攬前四;前十大保險公司,中國人壽及中國平安名列第二及第五。綜上所述,以目前現况看,陸金融機構雖還很難在全球金融市場範圍內直接與國際大行競爭;但面對即將迎來的外資金融機構鯰魚效應,陸本土金融機構競爭優勢其實也不差。


全球前十大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穩居第一。圖為上海外灘中國工商銀行大樓。

取消製造業外資准入的第二次中國衝擊

過去30年,中國為外資代工製造的廉價商品,為全球帶來通膨壓力緩解的第一次中國衝擊;而今,中國製造從中國代工朝中國品牌方向轉型;讓陸企得以依託對外開放的鯰魚效應加速產業升級;進而依託高性價比產品的品牌出海,為全球經濟帶來「國際品質但大陸價格」的第二次中國衝擊。

(一)對外開放 激勵本工企業產業升級
按商務部統計,受美友岸外包政策影響,陸去年實際使用外資同比衰退8%;但依行業別分析,高技術製造行業反逆勢增長6.5%,醫療儀器及電子通訊設備行業增長幅度更高達32.1%及12.2%;凡此說明,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宣布取消製造業外資准入時,為何會特別強調要放寬醫療、電信等服務領域准入及準備試點開放互聯網數據中心。

現有大陸31大類及179中類製造業領域,已有22大類完全對外開放;而今為加大吸引外資,大陸已準備落實製造業全方位對外開放;值得注意的是,陸近年來鼓勵外資投資舉措,已從過去的人口紅利、世界工廠及較低附加價值的代工製造思維,朝市場紅利、世界市場及較高附加價值的高技術製造方向轉型。

(二)國際品質 大陸價格
長久以來,歐美企業總喜歡藉產業話語權及品牌形象,委託台企在大陸代工,再採高價策略拿走所有超額利潤;但伴隨新能源車外資股比限制取消所帶來的鯰魚效應,陸企已完全實現品質不輸歐美,但性價比卻能明顯超越的優勢。

大陸、東南亞、印度及非洲等新興經濟體,累計人口40億,同時也是未來全球中產階級人口增加最快地區;是以,近年來大陸對外全方位開放,無非也是期待,能有更多大陸產業,循著新能源車開放的成功鯰魚效應,依託國際品質及大陸價格,席捲多達40億人口的龐大新興消費市場。

但值注意的是,中國用廉價產品第一次衝擊全球時期,先進經濟體不僅保有技術絕對領先優勢也擁有品牌獨占性,所以還能與大陸互蒙其利、各取所需;才會大力讚賞大陸世界工廠角色,才敢勇於高喊自由貿易與國際分工。

但這次高品質但低價的中國品牌產品衝擊,不僅說明中國品牌在成熟產品市場已經崛起,甚至已拿下部分產業的市場價格與產業標準話語權;以致先進經濟體開始驚覺,他們所一手主導且凡人勿進的全球品牌與產業標準俱樂部,已被中國拿下首張入門票,所以以美國為首的先進經濟體才會聯手抵制中國進步,才會不問所以的一味看衰中國。

上一篇言猶在耳
下一篇淘汰與整併